重拾稀缺的干凈和善良
發(fā)布時間:2017/12/27 瀏覽:2613次
字幕彈出,絨花響起,沒有一個觀眾站起來,大家靜穆著,沉浸著情節(jié),感受著感受。但第二場的觀眾已如潮水涌入,在進出的錯亂中,好多鶴發(fā)老人,好多垂髫兒童。
或許自己看了太多的電影和書籍,電影《芳華》讓我想起了太多耦合的內(nèi)容,比如女主人公洗澡之如《靜靜的頓河》,劉峰小萍最后的深情相擁之如《苦惱人的笑》,小萍之時時被欺負之如《爸爸爸》,男女主人公命運折射大時代變化之如《戰(zhàn)馬》,還有英雄不能命運逆轉(zhuǎn)之如馮小剛自己的《集結(jié)號》………這是編劇和導(dǎo)演經(jīng)歷的時代,所以故事繞不開這些時代。
毫無疑問,這是一部帶有反思屬性的傷痕電影,但從批評的濃度來說,它甚至趕不上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任何一部傷痕文學(xué)作品,除了與目下極為相似的校園欺凌、集體歧視、階層固化外,它批評的個性色彩并不熱烈,它之所以引發(fā)全民討論,或多或少是因為,處于和平年代太久的人們看到革命文藝年代依然有今天的內(nèi)容,有些詫異,幻滅罷了。
或者,馮小剛、嚴歌苓二人的野心并不局限于二十年小時代的普通記事,他們更想制造出一種對上一輩人的年代錯憶,讓人對自己的青春加倍緬懷,重新定義,而電影中,劉峰、小萍不論多努力,也無法成為命運的獲益者,也無非是讓我們加倍同情好人的同時,看看干凈和善良有多么稀缺,從而反躬自省,來一次深刻的靈魂之問。